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。广西大华动力分厂机修机加班工房中,一位青年师傅正戴着防护镜在车床前专心车着工件。他的名字叫许鹏,一个技艺高超、执着坚守且不苟言笑的人。
80后的许鹏是广西大华职工子弟,也是大华人俗称的“华二代”。1998年,他从南宁石化技术学校毕业,穿上广西大华工作服,进入当时的四车间,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车工。
因为从小耳濡目染,许鹏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并不陌生,且始终怀着一份特殊的情感,也因此倍加珍惜。做学徒时,他每天都花大量时间琢磨技术、勤加练习。“不下苦功夫可不行,刚面对车床时,车一个过渡圆弧面,我就花了30分钟,而师傅只要几分钟就能搞定;加工一个法兰,师傅只需要半个小时,到我这里就得半天时间……”许鹏一边说一边不住点头,眼中闪着坚定热切的光。
经过多年不懈学习与钻研,许鹏慢慢掌握了数种型号车床的操作技能,并精通细轴、深孔、薄璧套件、偏心孔等难加工及复杂形体零件的车削……而他,也从一名笨手笨脚的小学徒,渐渐成长为熟练工,并最终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工。凭借一身过硬的本领和认真执着的“工匠精神”,他攻克了不少“疑难杂症”工件。
加工薄壁镶套件是最考验车工水平的技术活。如果用数控车床那自然是小事一桩,但对手工操作的车床来说,要加工出尺寸公差只有十分之一发丝那么细的高精度套件,则必须要下苦功夫练才行!为了把这个本事学到手,许鹏着实吃了不少苦头——稍不注意,手上功夫有丝毫不到位,尺寸就会超差,工件就成了废品。已记不清究竟练了多少回,凭着机加人的执着和钻研,许鹏终于将这门技术练得大有所成。一次,一个价值近30万元的磨辊不能使用。为了让它“起死回生”,经过许鹏和技术员认真分析,认定是磨辊内的铜套配件坏了,在没有原始图纸的情况下,凭借多年经验和“工匠精神”,许鹏自己动手测量加工,仅用了千余元的维修成本,就让这个磨辊重新发挥作用。
许鹏所在的动力分厂机修机加班,就是为了加工一些特殊零配件而专门保留下来的。出于时间和经济性因素考虑,当一些设备零件出现损坏时,往往由技术员绘出图纸后直接交机修机加班加工。因此,班里仅存的几台车床、铣床、钻床,就承担着为整个公司加工设备零配件的重任。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导致大、中维修零件加工往往都很紧急。为了及时完成零件加工任务,不影响生产,许鹏不知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,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,总是力争用最快速度在大小车床上轮番加工,有效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。
当一名车工的艰苦忙碌乏味,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。虽然身边很多人因各种原因先后离开工作岗位,可他却仍矢志不渝地坚守着“车工”这一亩三分地。
“做一名技术工人,就是要用工匠精神去认真完成每一件作品,工匠精神应该是技术工人的追求。”就是用这种朴实无华的工匠精神,许鹏在平凡的岗位中演绎着属于他的那一页精彩篇章。